老帥李登輝親身披甲站上火線,當然是新聞焦點,一反過去追求的理念與政治主張,嚴辭批判「台獨」,絕對可以放在頭版頭題。李登輝不只嫻熟政治權謀,也深諳媒體操作之道。薑是老的辣,信然。
李登輝的改弦更張,媒體都用「轉變」來形容,這當然是確論;然而還可以分疏。「轉變」,用宗教性說法是「改宗」,通俗用語是「翻斛斗」;用左翼說法,是「轉向」;用中國國民黨的蔣介石說法,是「轉進」;「轉進」更得其神。
「轉進」云何?「轉進」其實是敗軍後「撤退」的飾辭。敗而「退」守,改採新路線,正足以描述李登輝在北高市長一役潰敗後轉向「中間偏左」的緣由。
李登輝由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總統的位置上下來,從「外來政權」改走「台灣主體」,這是一變;變得一點也不勉強。不過,從「台獨之父」轉而要走「社會民主」,老實說是「硬轉」。「硬轉」就會「撞車」,因為中間有扞格不入的矛盾存在。
矛盾之一。李登輝強調「台灣事實上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不必追求台獨」。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國家,不是空口白說就成立。如果是,為什麼李登輝還要追求「正名」、「制憲」?日前美國新任的副國務卿尼格羅彭提說,台灣新憲「可能牴觸美國的政策」;台灣若真是一個國家,「制憲」豈會牴觸他國政策?再者,潛逃出境的力霸集團老闆王又曾,從美國轉到新加坡又轉回美國,我國與美、星都沒有「引渡條款」,以至於眼睜睜看他逋逃而束手。台灣果是
矛盾之二。李登輝強調要「超越統獨」,要終結「政治惡鬥」、要走「中間偏左」的新路線。問題是,李登輝要不要放棄「正名」、「制憲」?在《壹》周刊與T台的訪問披露後,台聯受到極大的衝擊,李登輝只好再披掛滅火,接受本土媒體《自由時報》的採訪,鄭而重之的說:「要趕緊、努力推動正名、制憲。」藍綠之所以鬥爭,不正是出於獨派「正名」、「制憲」的堅持與努力嗎?沒有「正名」、沒有「制憲」,台獨不是只剩空洞的名詞而沒有內容?重點是,李登輝只要繼續「正名」、「制憲」,就脫不了統派的反制,就不可能「超」藍「越」綠,也不可能避免惡鬥!
李登輝鑄造新「矛」攻自己的老「盾」,最後會不會「矛」與「盾」兩面凸槌?這才是李登輝的難題。
|
---|
Monday, February 5,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