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經濟潛力與當局的迷失
廿一世紀伊始,全球人口約六十億,若年成長率以一個百分點計,每年即增加約六千萬的人口。四十年前的台灣人口為 1270萬人,政府即採降低生育率,鼓勵每對新婚家庭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以求經濟穩定成長、提高生活水準。在加強工業化後,確實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個人所得由美金約134元提升到現在的14,094美元,經過漫長的經濟開發,顯然已脫離農業國,亦即原來GNP中80%以上依賴農業及其加工品,降到今日的3.5%以下。
雖然經濟發展有成,卻帶來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儘管勞動密集的工業在過去十數年間大都已外移。其中以中國居多約七萬多家,投資金額也高達2,800多億美元,但是居然尚有三十多萬的外勞在台灣,而外勞的需求並未因產業的外移而中止,此一現象正說明台灣產業在過去半世紀以上的努力培植,加上近年來研發的投入頗具潛力。如何將此繼續發揮此潛能,提升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造福國人,應是值得當局深思的課題。
在過去半世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新的產業誕生,亦有許多產業被時代的洪流沖洗而外移或消失。筆者投入產業接近半世紀,自許為台灣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小兵,也閱歷不鮮,所投入的產業中,在產業結構改變的環境下,不得不放棄的加工製造業不在少數,而對新生產業的興建也不敢怠慢,後者有如低通濾波光學鏡片的投產,TFT-LCD Hard Box 的產製,IC & LCD 製程自動化無人搬運系統工程之作業,有機溶劑廢氣回收及處理設備之製售等;前者則如金屬錶殼製造、電腦Laptop Case 及CPU Case 和Mechanical shaft production、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body shell等等。
台灣的中小企業面臨過前有懸崖、後有追兵的艱辛挑戰的歷練者為數不少,堅軔的台灣中小企業一如上述三四十年,無論在新生產業或被放棄的產業中,均深富加工製作經驗及深諳世界市場上的脈動,他們的產製經驗及國際行銷經驗,應有百萬家以上。也許這些經驗無法與工業先進的G8相提並論,但卻有許多屬中小企業的專精,而大企業無以相提並論,甚或無以插手,固然各國都有許多中小企業,我國人當以全球性國際觀的視野加以分析研究,擇我競爭力強者發揚光大,則假以時日,台灣必成為本世紀之『二十世紀之瑞士』應非言過其詞。
中共竹幕掀開之前,經濟部曾以台灣的中小企業之蓬勃發展及其能力為傲,並聲稱可藉其力量支援未開發及開發中的國家,以奠定及擴展和突破我國的國際關係;在此同時當局更在外國承諾,甚至投設工業區時,筆者即竊笑當局之無知及不查我國潛力之所在及所由生,不知應如何發展台灣經濟,步入國際社會的企劃及執行之道,始導致一事無成,反而一窩蜂投入中國大陸而陷入泥沼,形成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局面。
在地球村的時代裏,經濟發展的規劃乃至永續發展之道,並非開幾天會議所能獲解,更何況在太平洋大戰後台灣異幟迄今所形成的文化背景下,真正有能力者不一定有機會與會,或不願趕集式地湊熱鬧,而是無奈地宛若228事件後,百姓均噤若寒蟬、自求多福,不正是中小企業生態的寫照嗎?
另一方面顯然地,當局對個體經濟的研究及對中小企業的引導嚴重缺乏,中小企業培育中大企業的進階,這一方面的財經官僚的永續發展研究更是闕如遑論政策之制定及貫徹,當局長期以來幾乎都走在企業發展之後,甚至阻礙經濟成長。當局缺乏技能(skill),更缺乏國內具經濟發展潛力的雄兵及其發展方式的洞察力(insight),往昔的執政不值褒貶,而今加強二兆雙星的過程中,忽略了能支撐二兆雙星加速成長的契機和基礎建構。而那基礎構築的雄兵,不正是過去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眾多中小企業嗎?當局應如何規劃及執行有關政策,才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美好展望所繫?
台灣政風之敗壞、政局之混亂,種因於政府數百年來、甚至數千年來沒有過的龐大稅收,試看全國各地的警局及派出所能有今日美侖美奐的硬體建築物、道路的拓建及各種公共建設的投入,不是民脂民膏?其所由生並非服務業之財金生息所獲而是製造生產事業所創者為基石。從地方級到中央級議員、再到各級政府官員,莫不覬覦預算並貪求分杯羹,不受金錢誘惑者有幾?不當得利逍遙法外者之多,並變成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不僅敗壞社會風氣及文化,更阻礙經濟發展。
反觀根留台灣,且經過蓽路藍縷三四十年努力打拼、耕耘的中小企業儘管數目不多,姑且估計百分之三,也有三萬多家以上。他們養活多少家庭、培養過多少人才,仍然繼續沉默地永續發展,當局不知去愛惜、借重他們誠屬可惜,也就是說這些憨直、忠心、忠誠、愛土、愛國、誠懇奉獻心力於產業默默經營,篤信職業及事業倫理道德,深具敬業精神者,也是默默奉獻者要去聽從缺乏遠見,慣於操縱短線致富或靠人際關係,藉機獲利者所議定的規範,豈不令人寒心。固然產官學與會之研討結果,乃至即將召開的永續成長會議,吾人不能全然否定,但在十倍速的經濟發展及變化快速的時代裏,已不容有任何蹉跎。共產國家鐵幕時代的台灣都能創出奇蹟,更何況當今民主自由的台灣。
產、銷、人、發、財的運作和營運,當局絕不若民間中小企業經驗之豐,相關的規劃與執行及實踐,當局應有遠見,一如發展半導體及電子科技產業之道,政府與民間的搭配合作不可或缺。
鄭祺耀 筆96.1.18
|
---|
Wednesday, June 20,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